鈣質的重要性
鈣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礦物質,約佔體重的1.5%~2%,成人體內約有1200公克的鈣質,新生兒則有約25~35公克的鈣質。
在人體中的鈣質,99%存在於骨骼及牙齒中,其它小於1%的鈣質則存於組織細胞及血液中,擔負著重要的功能:包括肌肉正常收縮、血管的擴張收縮、荷爾蒙及酵素的分泌、神經傳導物質的傳導,以及正常的凝血作用等。如果組織細胞及血液中的鈣質不足,並不會有任何明顯的症狀,身體會自動的釋放骨骼中的鈣質來達到身體正常運作的需求。因此,若長期鈣質攝取不足,骨骼中的鈣就會長期流失,而導致骨質疏鬆症或骨質軟化症。
兒童及青少年是骨質密度的形成期,最為重要,此時若形成的骨質密度愈高,日後出現骨質疏鬆的情形也就愈低。
缺乏鈣質或鈣質過多都可能產生問題,其症狀如下表所示:
左右尚有資訊
鈣質過量/缺乏 | 症狀 |
鈣質缺乏 | 嬰兒期會產生佝僂病,牙齒損壞或脫落。 使兒童和青少年的骨骼成長不良。 缺乏時增加癌症、高血壓、骨質疏鬆、骨折等慢性疾病的風險。 鈣攝取不足也可能與大腸癌、妊娠毒血症﹙孕婦高血壓、水腫與蛋白尿等﹚有關。 腎臟衰竭,副甲狀腺分泌不足,或是缺乏維生素D,會造成血鈣偏低,此時可能有抽筋、痙攣的現象。 |
鈣質過量 | 血鈣太高可能造成全身無力、脫水、嗜睡、噁心、意識不清、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,嚴重甚至會引起肌肉抽搐。 血鈣偏高主要是甲狀腺素分泌異常增多,或是癌瘤分泌初類甲狀腺素成分,導致骨質持續分解所致;症狀包括疲倦虛弱、喪失食慾、便秘、意識不清等,鈣可能堆積在組織中而造成傷害,最嚴重時導致昏迷與心臟停止。 攝取高劑量鈣易致心血管疾病及腎結石。 人體一次吸收鈣最大劑量是500毫克,一次最多只能處理600毫克的鈣,過多的鈣在腎臟濾出時易形成結石,若結石檢驗出來屬碳酸鈣成分,未來則應限制鈣的攝取,避免結石復發。 |
人體日常適當的鈣質攝取量如下表:
左右尚有資訊
攝取量/攝取上限 | 年齡段 | 攝取量(毫克/日) | |
攝取量 | 嬰兒 | 0~2個月 | 200 |
3~5個月 | 300 | ||
6個月~1歲 | 400 | ||
兒童 | 1~3歲 | 500 | |
4~6歲 | 600 | ||
7~9歲 | 800 | ||
10~12歲 | 1000 | ||
青少年 | 13~18歲 | 1200 | |
成人 | 19歲以上 | 1000 | |
攝取上限 | 全年齡段 | 2500 |
資料來源
1. 鈣質怎麼補充才會吸收?文/游小雯 諮詢/郭月霞(台大醫院營養師),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96期 (101年3月號 )
2. 鈣-Ca,台灣營養學院 > 營養先修館
3. 補鈣,怎麼吃才有用?全民健康基金會-健康報導-養生之道
2. 鈣-Ca,台灣營養學院 > 營養先修館
3. 補鈣,怎麼吃才有用?全民健康基金會-健康報導-養生之道